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部门动态

【深化“三抓三促”行动】高台县司法局:驼铃声声·法润古城——骆驼城司法所“驼铃”普法队绘就基层普法新图景

来源:高台县司法局骆驼城司法所 作者:盛燕 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5∶40
字体:【 打印

“‘驼铃’普法队讲的都是咱身边的真事,宅基地纠纷怎么解、工资被欠怎么要、诈骗陷阱怎么防,一听就懂、一学就会!”近日,在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的“庭院普法会”上,村民们围着“驼铃”普法队队员,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着学习收获。这支由骆驼城司法所牵头组建的专业队伍,以“案例为媒、驼铃传法”为核心,将抽象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实践案例,通过全场景覆盖、全群体精准服务,让法治精神随驼铃声声浸润乡村肌理,成为基层普法工作的“移动课堂”。

建强“复合型”队伍,筑牢案例普法“主力军”。“驼铃”普法队的组建,是破解基层普法“抽象化、距离感”难题的关键举措。队伍以司法干警为核心,整合镇村干部、法律顾问、退休老党员、乡贤老人等骨干力量,构建“1+4+N”的组织架构,下设“法治宣讲组、案例解读组、矛盾调解组、老年普法组”四大专项小组,形成“专业解读+乡土传播+实践赋能”的全方位普法矩阵。司法干警牵头梳理典型案例、解读法律条文;法律顾问聚焦复杂案件,提供精准法治指导;退休老党员凭借威望优势,用“家常话”讲清案例背后的法理;乡贤老人则将案例改编成群众朗朗上口、喜闻乐见的“顺口溜”等形式,用通俗易懂的话语、贴近生活的演绎,让普法宣传浸润人心、更具亲和力。如今,这支“懂法律、熟乡土、善传播”的复合型队伍,已成为案例普法的核心力量,为精准推送法治服务奠定坚实基础。

精选“定制化”案例,精准滴灌法治“营养液”。“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选案例,才能让普法讲到群众心坎里!”“驼铃”普法队始终坚持“按需普法”,从辖区内发生的真实纠纷中筛选典型案例,建立涵盖常见问题的“本土案例库”,实现全群体、全领域精准覆盖。针对老年人,重点选取养老诈骗、遗产继承案例,如通过“张某轻信‘养老投资’被骗5万元”的案例,讲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,手把手教老年人识别骗局,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老年群体普法8场,帮助3名老人成功避骗;针对青少年,以校园欺凌、网络沉迷案例为切入点,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;针对种植养殖户和个体工商户,聚焦土地流转、合同纠纷案例,如“李某因土地承包合同不规范损失10万元”的案例,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》核心条款,现场指导签订规范合同,累计开展行业普法15场,服务群众600余人次。对于妇女、残疾人、农民工等特殊群体,“驼铃”普法队开通“案例普法绿色通道”,开展“一对一”上门服务,让案例普法真正实现“不漏一人、不留死角”。

创新“全场景”载体,让案例普法“活起来”。“驼铃”普法队打破“会议室宣讲”的局限,将案例普法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场景,打造“流动课堂+固定阵地+线上平台”的立体化传播体系。在田间地头,队员们趁着村民春耕、秋收间隙,开设“田间小课堂”,用“宅基地边界纠纷”“农资质量维权”等案例,讲解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法律知识;在村级文化广场,以“现场调解会”为载体,既化解矛盾,又让围观村民学会依法维权;在集市庙会,设立“案例普法摊”,发放印有典型案例的宣传手册,现场解答群众疑问,单场活动最高吸引300余人参与。线上线下联动,“驼铃”普法队借助村级微信群等平台,推送“案例解读”60余条,让群众“随时随地能学法、遇到问题能找案”。

赋能基层治理,释放案例普法“乘数效应”。“案例普法不仅是讲知识,更是解纠纷、促治理!”“驼铃”普法队创新推行“案例普法+矛盾调解+基层自治”的融合模式,让每一起案例都成为基层治理的“活教材”。在矛盾调解现场,队员们坚持“调解一案、普法一片”,今年以来累计化解邻里矛盾、婚姻家庭纠纷等166起,调解成功率达98%。如骆驼城村两户村民因灌溉用水发生争执,队员们以“相似用水纠纷调解案例”为参照,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》相关规定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,围观村民也学会了“依法协商解决用水问题”。同时,“驼铃”普法队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修订,将典型案例中蕴含的法治精神融入自治条款,指导村民评选“学法用法示范户”30余户,通过“身边人讲身边案例”的方式,带动形成“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靠法”的良好氛围,案例普法已成为筑牢基层法治根基、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。

驼铃声声传法治,案例件件润人心。高台县司法局骆驼城司法所“驼铃”普法队用鲜活案例架起法律与群众的桥梁,以接地气、有温度的普法服务,让法治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。下一步,“驼铃”普法队伍将持续创新普法形式,让驼铃声响彻古城每一个角落,为建设法治乡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